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唐李翰林草堂集序 唐 · 李阳冰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七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
凉武昭王皓九世孙。蝉联圭组。
世为显著。中叶非罪。
谪居条支。易姓与名。
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
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
神龙之始。逃归于蜀。
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
长庚入梦。故生而名
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
得之矣。不读非圣之书。
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
所为著述。言多讽兴。
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
驰驱屈宋。鞭挞扬马。
千载独步。惟公一人。
故王公趍风。列岳结轨
偫贤翕习。如鸟归凤。
卢黄门云。陈拾遗横制颓波。
天下质文。翕然一变。
至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
至公大变。扫地并尽。
今古文集。遏而不行。
唯公文章。横被六合。
可谓力敌造化欤。天宝中
皇祖下诏。徵就金马。
降辇步迎。如见绮皓。
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
谓曰。卿是布衣。
名为朕知。非素畜道义。
何以及此。置于金銮殿
出入林中。问以国政。
潜草诏诰。人无知者。
丑正同列。害能成谤。
格言不入。帝用疏之。
公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
咏歌之际。屡称东山
又与贺知章崔宗之等自为八仙之游。谓公谪仙人
朝列赋谪仙之歌。凡数百首。
多言公之不得意。天子知其不可留。
乃赐金归之。遂就从祖陈留采访大使彦允
北海高天师授道箓于齐州紫极宫。将东归蓬莱
羽人驾丹邱耳。阳冰试弦歌于当涂
心非所好。公遐不弃我。
乘扁舟而相顾。临当挂冠。
公又疾亟。草稿万卷。
手集未修。枕上授。
俾余为序。论关雎之义。
始愧卜商。明春秋之辞。
终惭杜预。自中原有事。
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
十丧其九。今所存者。
皆得之它人焉。时宝应元年十一月乙酉也。
太中大夫国子祭酒颍川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赠户部尚书韩公行状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七
曾祖符。
潭阳郡太守
祖大智。
河南府士曹参军
吏部郎中
父休。
皇太子少保
司徒
谥文忠公
京兆府万年县芙蓉乡龙游里韩洄年六十三状。
公字幼深
其先颍川之人。
自同姓于周。
受封于韩。
逮献子而为正卿。
景侯而开列国。
司马氏代家。
言之详矣。
八代祖播。
徙居颍川
遂为颍川人
继有勋力。
代名忠孝。
以至文忠公。
用醇仁清德。
左右元宗
致中和以为国经。
躬恺悌以为家法。
公纂承茂绪
幼有令闻。
直方重。
博厚宏大。
该涉偫书。
尤治春秋诗礼之学。
必睹其奥。
而践乎中。
未弱冠。
以门荫补宏文生。
满岁参调。
侍郎达奚珣
矫枉过正。
以地望降资。
章怀太子陵令
且将察其词气。
以为铨藻。
公恬然受署。
初无愠容。
当时识者。
知其致远。
天宝末
盗陷西京
兄侄七人。
遭罹不淑。
茹痛违难。
寓于江南
布衣蔬食。
不听声乐者。
积六七年。
友悌行义。
士林以为难。
翘车辟书。
旁午而至。
累授汉中郡江陵府二功曹大理司直汉中郡司马苏州司马
且皆有宾介之请。
至之邦。
待公政成。
甘于粗粝。
聚其禄廪。
办治葬具。
归于京师
七丧祔窆。
礼无违者。
名教之士。
翕然称之。
洪州刺史张镐
以故相之重。
作镇江西
奏授本州长史莫徭副史。
怀徕夷落。
向方率教。
乾元中
江淮凶饥。
相扇啸聚。
新安郡负山洞之阻。
为害特甚。
朝廷推其能名。
睦州别驾知州事
俄拜监察御史
又转殿中侍御史
赐绯鱼袋。
江西都团练判官
军州庶政。
多所访决。
岁馀。
张终于位。
公上介领留务
时吴楚剽轻。
法禁未一。
长吏交代。
人心辄摇。
公临以威重。
抚以慈惠。
宁封部。
以待守臣
李梁公岘之充江淮选补使也。
引为判官
多所宏益。
大历初
转运使刘尚书晏
盛选从事
分命四方。
江淮上流。
为之枢会。
奏改屯田员外郎侍御史
扬子留后。
累岁就加司封郎中
肃给而有守。
清明而中节。
有司之移用不匮。
上国之经费有伦。
六七年閒。
号为称职。
名实益茂。
徵拜谏议大夫
数与左补阙李翰连上封章。
极言得失。
未几。
以本官知制诰
参掌宥密
式敷声明。
炳然训辞。
润色王度
元载持衡。
深相器重。
公愈不自安。
每因灾眚。
必疏古义。
且以西汉赐上尊酒之比。
深儆戒之。
元终不悟。
于祸。
公以谤累贬邵州司户
今上践位。
励精理本。
徵为淮西淮南等道黜陟使
复拜朝议大夫
摄衣登车。
以澄清风俗为己任。
未及行。
权判户部侍郎判度支
赐金印紫绶。
先是公兄太傅忠肃公实居其任。
受邦国之比要。
制财用之均节。
物力不屈。
王府以充。
其出牧也。
厥职寖废。
公乃革烦政。
振旧纲。
既无暴征。
亦无遗利。
罢省胥吏冗食者二千馀人。
明年。
太府卿张献恭广廪库。
以受岁杪量入之数。
又于长安万年二县界。
奏贮米谷数十万石。
视年之丰耗。
而为之发敛。
人无艰食。
岁无灾荒。
虽元凯之智略。
寿昌之功利。
不是过也。
上方倚以大任。
执事者所抑。
出为蜀州刺史
蜀多火灾。
自古所患。
俗以为常。
无所惩禁。
公到部逾月。
令事时。
里胥不劳。
州兵多暇。
乃省经用之费。
给大半之庸。
俾其埏埴。
以易蓬荜。
翚飞鸟革。
相望如云。
授之逾年。
乃偿其直。
三岁在郡。
四封恬然。
辟田之污莱三千馀顷。
复人之庸亡二千馀户。
教之树艺。
俾之生植。
井络之下。
人至于今怀之。
朝廷陟明奏课。
公实居最。
有诏徵还。
既至。
兵部侍郎
在职数月。
京兆尹御史大夫
三辅难理。
毂下尤甚。
贼泚之后。
旱蝗相乘。
连师十馀万。
屯于蒲坂
戎装兵马。
仰给京师
内安罢氓。
外赡军实。
师克济而人不困。
公之力焉。
刑部侍郎
刑罚者。
国之大典。
所以禁暴而卫善人也。
而或巧诋比况。
因缘为奸。
公讲求纪律。
明为式例。
悉以条奏。
颁于四方。
吏无舞文。
人得从善矣。
秘书监
乃奏置五经正本。
补偫书之阙。
蓬阁之中。
粲然如初。
复除兵部侍郎
累岁改国子祭酒
自兵兴以来。
多趋末流而弃夷道
故学者不振。
而子衿之诗作焉。
公曰。
崇化
本于六籍。
不学将落。
吾其忧乎。
乃表名儒袁颐韦渠牟列于学官
讲左氏春秋小戴礼。
抠衣鼓箧之徒。
溢于国庠
讲诵之声。
如在洙泗。
公所至必化。
其用无方。
方将介祉以锡难老。
亮天工以缵旧服。
人望未塞。
贞元十年二月九日
寝疾终于昌化里之私第。
皇情轸悼。
追赠户部尚书
哀荣之礼。
于公备矣。
公有识度风鉴。
博爱容众。
与朋友交。
死生以之。
明于吏职。
能断大事。
疏达而有节。
粹和而不流。
约身以周急。
洁己而恕物。
先师四教。
克蹈其全。
中台六职
常居其半。
无忌之镇静
安国之忠厚。
延寿之恩信。
惟公兼而有之。
允所谓邦之才臣。
终温且惠者也。
龟筮叶吉。
日月有期。
易其名者。
请徵旧典。
谨状。
三月日。
太中大夫国子祭酒颍川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赠户部尚书韩公故吏某官某谨上尚书考功
夫士之生也。
躬五常以致用。
其没也。
节一惠以尊名。
则善否有章。
宾实不挠。
谨按故韩公。
直方于旧德。
播功行于清朝。
通而有守。
忠而能力。
树善匪懈。
好谋而成。
课绩中台
道光太学
大雅明哲。
惟公有之。
考行饰终。
古先令典。
谨撰录所履。
布诸有司。
请徵叔发之谥。
以叶周公之法。
谨上。
君夫人王氏墓志铭元符二年十一月 北宋 · 陆佃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一〇、《陶山集》卷一五
夫人王其姓,密人也。
曾王父、王父、父,曰浣、曰仲卿、曰度。
浣,尚书驾部员外郎
仲卿太子左赞善大夫
度,太常博士
夫人十有五而笄,二十而嫁,嫁为束氏冢妇。
天资仁俭,能安束氏之贫,不以众多为侈。
内自宗族,外逮婚姻,下至侍儿、婢子、牛马之走,称其淑德懿行,同然一辞。
故能以礼赞其夫,以义成其子,夫称老成,子云令器。
平居有远虑达识,恶阿谀,喜忠鲠,胸中白黑明甚。
闻士大夫贤否,必曰:某某可亲,某某可远,后成败当如是。
后信如是也。
正卿,今为朝散郎通判刑州。
子:长孺、朝孺。
朝孺亦有美才,不幸早丧。
长孺,今为泾州录事参军蔡州州学教授
二女子:长适进士姜规,卒;
季适进士徐骧
孙二人:毅、彀。
孙女三人:长适进士李翰,仲、季在室。
夫人封寿安县君
春秋六十有八。
元符二年,以九月甲子卒,以十有一月甲子葬。
葬在郓州某所皇姑之墓次。
方夫人疾时,长孺侍,加一饭,损一衣,皆脱然小愈。
居无何,长孺被檄西京考试,规免焉而不得。
在试闱中,母子精诚相通,发于梦寐。
长孺曰:「怀归,私恩也;
靡盬,公义也。
君子不以义妨恩。
今事有甚迫,情有至极,我其归哉」!
于是请急兼道而归。
夫人见其归,失喜,噎呕,为之力进粥药。
呜呼,人谁不死,有子如是,虽死可以无憾矣。
铭曰:
斯人也,而至斯也。
即归咎有所,可胜责耶?
殷太师比干 唐 · 李翰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一
太宗文皇帝既一海内。
明君臣之义。
贞观十九年
东征岛夷。
师次殷墟
乃下诏追赠殷少师比干太师
谥曰忠烈公
遣大臣持节吊赠。
申命郡县。
封墓葺祠。
置守冢五家。
以少牢时享。
著于令甲。
刻于金石。
比干之忠益彰。
臣子得以述其志也。
昔商王受毒痡于四海。
德悖于三正。
肆厥淫虐。
下罔敢谏。
于是微子去之。
箕子囚之。
而公独死之。
非捐生之难。
处死之难。
非处死之难。
得死之难。
故不可死而死之。
是轻其生。
非孝也。
得其死而不死。
是重其死。
非忠也。
王之叔父。
亲莫至焉。
国之元臣。
位莫崇焉。
崇高不可以观其危。
亲昵不可以忘其祖。
则我成汤之业。
将坠于泉。
商王之命。
将绝于天。
扶其颠。
遂谏而死。
剖心非痛。
殷亡是痛。
公之忠烈也。
其若是乎。
故能独立危邦。
横抗兴运。
周武以三分之业。
有诸侯之师。
资十乱之谋。
总一心之众。
当公之存也。
则戢彼西土。
及公之丧也。
乃观于孟津
公存而殷存。
公丧而殷丧。
兴亡所系。
岂不重欤。
且圣人立教。
惩恶劝善而已矣。
人伦大统
父子君臣而已矣。
太师存则正其统。
殁则垂其教。
奋乎千古之上。
行乎百王之末。
俾夫淫者惧。
佞者惭。
睿者思。
忠者劝。
其为式也。
不亦大哉。
而夫子称殷有三仁。
岂无微旨。
尝敢颂之曰。
存其身。
存其宗。
固仁也。
存其名。
存其祀。
亦仁也。
亡其身。
存其国。
亦仁也。
若进死者。
退生者。
狂狷之士。
将奔走焉。
褒生者。
贬死者。
宴安之人。
将寘力焉。
故同归诸仁。
各顺其志。
殊途而一揆。
异行而齐致。
俾后之人。
优游而自得焉。
盖春秋微婉之义也。
必将建皇极。
叙彝伦。
宏在三之规。
垂不二之训。
以昭于世。
则夫人臣者。
既移孝于亲。
而致之于君。
焉有闻亲失而不争。
睹亲危而不救。
从容安地。
而称得礼。
甚不然矣。
夫孝于其亲者。
人之亲皆愿其为子。
忠于其君者。
人之君皆欲其为臣。
故历代帝王
莫不旌显。
周武下车而封其墓。
魏氏南迁而创其祠。
太宗有天下。
禋百神而盛其礼。
追赠太师
谥曰忠烈
申命郡县。
封墓葺祠。
致守冢五家。
以少牢时享。
著于令甲。
刻于金石。
鸣呼。
哀伤列辟。
主食旧封。
德为神明。
秩视偫望。
身灭而名益大
世绝而祀愈长。
然后知忠烈之道。
其感激天人深矣。
天宝十祀。
余尉于卫。
拜乎祠堂。
魄感精动。
而庙在邻邑。
官非式闾。
刊石铭表。
以志丕烈。
词曰。
糜躯非仁。
蹈难非智。
死于其死。
然后为义。
忠无二体。
烈有馀气。
正直聪明。
至今犹视。
咨尔来代
为臣不易(谨按此文亦见李白集今据图书集成及唐文粹为李翰作)
张中丞传后叙807年4月13日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五十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
李翰所为张巡传。以文章自名。
为此传颇详密。然尚恨有阙者。
不为许远立传。又不载雷万春首尾
虽材若不及者。开门纳
位本在上。授之柄而处其下。
无所疑忌。竟与俱守死。
成功名。城陷而虏。
死先后异耳。两家子弟材智下。
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死而就虏。
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诚畏死。
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
以与贼抗而不降乎。当其围守时。
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
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
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
必以其言为信。外无待而犹死守。
人相食且尽。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
远之不畏死亦明矣。乌有城坏。
其徒俱死。独蒙愧耻求活。
虽至愚者不忍为。呜呼。
而谓远之贤而为之耶。说者又谓分城而守。
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
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
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
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
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
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
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
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
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
将其创残饿羸之馀。虽欲去必不达。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
守一城。捍天下。
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蔽遮江淮沮遏其势。
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
不可一二数。擅彊兵坐而观者相环也。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
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閒。
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时事云。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已上。
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
不听其语。彊留之。
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
睢阳之人不食月馀日矣。云虽欲独食。
义不忍。虽食。
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
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
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
即驰去。将出城。
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
曰。吾归破贼。
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贞元中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城陷。贼以刃胁降
不屈。即牵去。
将斩之。又降霁云
云未应。呼云曰。
南八。男儿死耳。
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
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
云敢不死。即不屈。
张籍曰。有于嵩者。
少依于。及起事
嵩常在围中。大历中和州乌江县见嵩。
嵩时年六十馀矣。以初尝得临涣县
好学无所不读。时尚小。
粗问事。不能细也。
云巡长七尺馀。须髯若神。
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
何为久读此。嵩曰。
未熟也。曰。
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
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
嵩惊。以为偶熟此卷。
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
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
应口诵无疑。嵩从久。
亦不见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
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
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
户亦且数万。因一见问姓名。
其后无不识者。怒。
须髯辄张。及城陷。
贼縳等数十人坐。且将戮。
起旋。其众见起。
或起或泣。曰。
汝勿怖。死。
命也。众泣不能仰视。
就戮时。颜色不乱。
阳阳如平常。宽厚长者。
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
月日后于。呼为兄。
死时年四十九。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閒。
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閒。武人夺而有之
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
嵩无子。张籍云。
暮云亭记 南宋 · 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五九、乾隆《太平府志》卷三四
余治郡之二年,防禦使王侯明护军犀渚,江波不动,烽燧不惊,镇以无事。
顾瞻唐李翰林墓下,祠宇卑陋,勿称揭虔。
三年春,撤而新之,筑亭其旁,高明显敞,足为游观吟眺之胜。
闻与见者咸咨嗟叹异,谓侯能为人所未暇为之事,是可喜也。
余曰:太白声名在天地间,犹青天白日。
凤凰芝草,孰不知为美瑞,何待骚人墨客始知敬耶?
又世之论太白者徒知锦绣心口,明月肺肠,才思清新,歌词婉丽,独步当时。
然此馀事耳。
高力士骤贵,公卿大夫争相取容,惴惴然恐失其意,而太白使脱靴殿上,奴视弗顾,可谓气盖天下矣。
士以气为主,脂韦软熟,胁肩谄笑,同流合污者,气之不足也。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称大丈夫者,气之所充也。
使太白得时行志,寄命托孤,临大节而不可夺,非斯人吾谁与!
毕文简公以王佐期之,岂过论哉?
晚岁脱屣轩冕,纵情诗酒,乐天知命,遗形释智,澹乎若深渊之靓,泛乎若不系之舟,飘然超世之志,曾不以生死动其心,未可以清狂少之也。
余遂书其事,俾刻诸石,且摭杜少陵春日忆之句,名其亭曰暮云。
宋绍定六年
按:《李白集校注》附录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年标点本。
唐李翰林祠记绍定三年三月 宋 · 汪绶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三、民国《安徽通志稿·金石古物考》卷四
余治郡之二年,防禦使王侯明护寒犀渚,江波不动,烽燧不惊,镇以无事。
顾瞻唐李翰林墓下祠宇庳陋,弗称揭虔。
三年,撤□新之,筑亭其旁,高明显敞,足为游观者吟眺之胜。
闻与见知,咸咨嗟叹异,谓侯能为人所未暇为之事,是可喜也。
余曰:太白□名在天地间,犹青天白日,凤凰芝草,孰不知为美瑞,何待骚人墨客始知敬耶?
又世之论太白,徒知锦绣心口,明月肺肝,才思清新,歌词婉丽,独步当时,然此馀事尔。
高力士骤贵,公卿大夫争相取容,惴惴然恐失其意,而太白使脱靴殿上,奴视弗顾,可谓气盖天下矣。
士以气为主,脂韦软熟,胁肩谄笑,同流合污者,气之不足也。
富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称大丈夫者,气之所充也。
使太白得时行志,寄命托孤,临大节而不可夺,非斯人吾谁与!
毕文简以王佐期之,岂过论哉!
晚岁脱屣轩冕,纵情诗酒,乐天知命,遗形释智,澹乎若深渊之靓,泛乎若不系之舟,飘然超世之志,曾不以生死动其心,未可以清狂少之也。
余遂书其事,俾刻诸石,且摭杜少陵春日》之句,名其亭曰「暮云」。
绍定三年三月既望朝奉大夫直宝章阁、知太平州军州兼管内劝农营田事、节制本州屯戍军马、古歙汪绶谨记。
左武大夫郢州防禦使、特差江东路钤、任责建康府太平州两节制司水军总辖王明立石。
自序 宋 · 司马振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四五
李翰作《张巡传》云云。
吾祖尚书靖康间奉使,辞气激烈,虽不能遏方张之势,而亦足以起其敬畏之心。
及扈从北狩,不以利动,不以死惧,高宗谥忠洁,着之国史。
吾祖大节无遗憾矣。
若季父武子一心本朝,遽遭屠戮,后韩太监纪其详,王尚书希吕书其略,虽未能载诸史册,而节义之名,庶几不至磨灭云。
按:《居易录》卷八。(祝尚书校点)